杂志简介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是泌尿外科专业高级学术性医学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泌尿外科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读者对象主要为本专业的中高级医务工作者和相关的科研工作者。 本刊主要...查看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过刊浏览 > 2015 > 05 >

超声造影检查在肾癌病理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 李春香 [1] ; 忻晓洁 [1] ; 姚欣 [2] ; 张晟 [1] ; 徐勇 [1]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肾癌病理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肾癌患者206例,男113例,女93例.年龄23~80岁,平均54岁.肿瘤直径1.4~ 10.4 cm,平均(3.8±1.6)cm.其中透明细胞癌14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2例,嫌色细胞癌27例.206例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灌注模式、增强程度、液性坏死区情况,分析其时间-强度曲线,测量造影前后肿瘤直径变化情况.比较3种病理类型肿瘤各项检查参数的差异.结果 灌注模式方面,透明细胞癌主要表现为“快进快退”(94/147,63.9%),乳头状肾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主要表现为“慢进快退”[(19/32,59.4%)和(14/27,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程度方面,透明细胞癌主要表现为高增强(127/147,86.4%),乳头状肾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主要表现为低增强[(22/32(68.8%)和15/2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分别有92例(62.6%)、19例(59.4%)、5例(18.5%)出现液性坏死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肾皮质的起始时间、达峰时间、达峰强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1.06±2.75)s、(23.42±2.79)s、(27.47±3.02) dB、(35.01±2.94) dB;透明细胞癌分别为(8.01±1.89)s、(20.05±3.01)s、(30.03±2.98)dB、(37.64±4.01) dB,与肾皮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状肾细胞癌分别为(11.12±2.43)s、(27.29±3.54)s、(20.13±2.67)dB、(34.67±3.24)dB,与肾皮质比较达峰时间和达峰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嫌色细胞癌分别为(11.32±2.90)s,(22.21±3.62)s、(22.02±2.52)dB、(28.67±3.65) dB,与肾皮质比较达峰强度、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透明细胞癌直径平均增加(0.35±0.11)cm,非透明�


关键字: 肾细胞癌    超声造影    病理    时间-强度曲线      


上一篇:腹腔镜下与开放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小肾癌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